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简称ICFM6)于2011年6月30日至7月3日在广州颐和宾馆举行。来自中国、挪威、俄罗斯、日本、美国、英国等19个国家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嘉宾除了我国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知名专家周恒院士、李家春院士、符松教授、佘振苏教授、林建忠教授、沈清教授、刘桦教授、曹志先教授、香港的W.Shyy教授外,还有来自日本的 M.Asai教授、挪威的John Grue教授、俄罗斯的V.V.Kozlov教授、 A.A.Maslov教授、美国的E.S.Oran教授、英国的N.D.Sandham教授等。
6月30日,周恒院士主持并召开了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科学委员、学术委员会会议,就第六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的学术质量以及如何办好第七届国际流体力学会议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大会开幕式在7月1日上午举行,清华大学符松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会议主席李家春院士首先发表讲话,李院士代表会议组织者向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在回顾过去ICFM系列会议对促进我国流体力学发展的历史贡献时,他向会议的奠基人以及老一代的流体力学家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展望未来,他指出当前流体力学在传统和交叉前沿领域发展迅速,必将在空天海洋,能源环境,人类健康,材料信息工程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中山大学校长助理魏明海教授、美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ASME代表T.E. Tezduyar教授、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宽城基金代表周哲玮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7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教授专程看望了与会专家和嘉宾,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会议闭幕式于7月3日下午举行,组委会主席兼秘书长詹杰民教授致闭幕词,詹杰民教授代表会务组感谢所有到会专家、嘉宾和协助办会的教师、学生为大会的圆满成功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表示将同各位专家一起期待流体力学的明天。
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们分别就多相流体动力学及其在航天器的应用、条带破裂与壁湍流、内波破碎与强底部流动、高速边界层的流动控制、流动分离泡的物理机理、反应流的随机性与动力学、含沙水流多尺度运动理论及其应用、降落伞群的流体结构相互作用模拟等做了8个大会报告和12个邀请报告。围绕流动转捩与湍流、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工业及环境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磁流体动力学和化学流体力学、多相流及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微流体力学等8个主题,组织了4场大会学术报告和15场分会学术交流,交流充分,讨论异彩纷呈。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150多位代表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增进了我国学者和世界各国学者的了解和友谊。通过会议,中国学者的丰富科研成果将更多引起国际流体力学界的关注。
国际流体力学会议是由沈元院士、庄逢甘院士和国际流体力学知名学者 Y.C.Fung (冯元桢,美国),T.Y.Wu(吴耀祖,美国),H.Sato (日本),J.Zierep (德国)等分别代表中国力学学会,美国NCB,ASME, 日本JSFM和德国GAMM与1987年共同发起和组织的,目前它已是中国力学学会自成体系的国际例会。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院士、工学院院长蒋庆教授代表中山大学欢迎各位参会代表
李家春院士在开幕式上讲话
美国ASME代表T.E. Tezduyar教授讲话
CSTAM 办公室
中山大学ICFM6秘书处
2011-07-12 |